西塞山电厂原煤进厂管理系统
- 发布时间:2020-04-25 11:52:58 作者:重庆亿思科技有限公司
-
项目需求
1.建立进厂煤管理信息系统的硬件平台,即厂区的计算机通讯网络。
2.由于采样工序对原煤质量等级的确定具有关键性作用,直接影响到供货商应付货款,因此这个过程必须全部自动完成,杜绝人员干预。
3.将地磅,化验的适时数据自动输入到数据库.避免人为干扰。
4.将厂家、车辆、批次等信息和地磅、采样、化验等各个工序产生的数据全部纳入数据库,得出各种实时分析报表。
解决方案
2.1 RFID技术特点
RFID(Radio Frequency Identification射频识别)是一种基于无线电和微电子的识别技术,它具有非光学接触识别、存储量大、可多次擦写、强度高、耐污染、卡片(标签)形态多样等特点,特别适合在煤炭装卸场所这样的高污染环境工作,按照本系统设计流程,可以在装卸车、地磅、采样、制样、化验、运输费结算等各个环节实现完全无纸化工作,并且RFID标签属于一次性采购反复使用,可以节约耗材成本。
同时,RFID设备可以对采集到的信息进行实时判断和处理,与采样、制样设备实现联动,紧密配合,在制样和标记样品煤的过程中,完全避免人工参与,最大可能满足本项目的需求。
本系统将使用三种卡片(RFID标签),分别是:
a.车辆识别卡,简称A卡。初始化(发卡)时记录批次信息(包含供货商、日期等信息),在地磅,采样环节作为工作开始和完成的依据。
b.固定在采样桶上的卡片,简称B卡。采样系统通过识读A卡上的批次信息,再将该信息写入B片中,从而将供货商与样品关联起来。
固定在样品瓶上的卡片,简称C卡。制样系统通过识读B卡中的批次信息,再将该信息写入C卡中,从而将供货商与样品关联起来。
2.2 系统操作流程
系统操作流程说明:
1.码头管理:
供货商货船到达码头,管理员将供货商信息、轮船信息、卡车数量(总重量÷每车载重量)、车牌号码存入A卡,交给卡车司机随车进厂。
2.地磅管理:
车辆驶入地磅处,刷A卡,将上述信息输入中心数据库,并写入载重信息。
3.取样管理
车辆驶入采样机操作区域,刷A卡,系统通过逻辑判断,作出以下操作:
·应该将样煤放入哪个样桶中,并通过车辆总数判断采样机取样多少,然后把信息传递给采样机;
·采样机将相应的桶放置到固定取样位置上,同时系统将A卡信息传递到样桶的B卡上。
·采样机和系统之间完成以上信息交流后开始操作。
注:以上操作过程需要根据采样机的工作原理和现场的物理结构进行具体的设计,并且,和下一步的制样过程也很有关系。
4、制样管理
通过手持阅读器的操作软件,将采样桶中B卡信息强制传递到玻璃样品瓶上的C卡中,同时给C卡作标记。手持机操作软件设置为每一个样桶对应四个样品瓶,不允许多个B卡同时操作,避免混淆。
这个环节依赖于具体的流程,要视制样的操作环境等因素决定采用什么读卡器。
5、化验管理
化验处识别样品瓶,没有进行标记操作的C卡不得进行化验,防止假冒样品操作。
将化验结果和C卡内存储的批次号码同时输入中心数据库。
软件分模块介绍
一.码头管理软件(无网)
1.环境介绍
此处是信息记录的源头,执行“发卡”的动作,即向A卡中写入供应商信息,批次信息,车牌号,日期等等,并把卡发给每一辆运输车。拿到A卡的车辆就可以载货驶离码头了。
2.软件功能介绍
A.本地有个数据库(SQL SERVER2000 或 ACCESS),用于存放供应商信息、批次的编码规则、A卡的所有信息。供应商信息,为了减少用户的输入,只需通过选择操作实现信息的整合;批次的编码规则,为了标记传输的数据;A卡信息,为了方便事后的查询、补卡等等实际操作。
B.整合数据模块,汇集A卡所需要的信息
C.读写数据模块,对A卡进行读写操作
D.本地数据库操作模块,对数据库执行查询、添加、修改、删除等操作。
二.地磅管理软件(网中)
1. 环境介绍
运输车在此处先刷A卡,然后地磅,记录重量(写入A卡中或者通过网络记录在中心数据库中)。把重量信息和A卡信息进行整合,并把整合后的信息做为一条记录通过网络添加到中心数据库中。地磅后,运输车即可驶离。
2. 软件功能介绍
A.与地磅机通讯模块
B.网络数据传输模块
C.读写数据模块
值得注意的是这里的网络数据传输是必要的,因为A卡的信息由这里添加到中心数据库中。
三.采样管理软件(网中)
1. 环境介绍
刷A卡,把相应的信息写入B卡。采样机依据批次信息将一定量的样品加入相应的采样桶中。由于有多个批次和多个采样桶及一个批次要分成好几辆运输车,再加上与采样机的通讯,提高此处软件的复杂度。当软件该批次采样完毕后,向中心数据库对应的该批次的记录添加“采样完毕”的信息。
2. 软件功能介绍
A.与采样机通讯及控制模块
B.网络数据传输模块
C.数据处理计算模块,实现无纸操作。通过刷卡来控制采样机完成采样动作,并记录和传输数据
四.样煤化验信息处理软件(网中)
1.环境介绍
刷B卡,把B卡信息写入C卡。待化验完毕后,通过C卡信息,找到中心数据库对应的信息记录,依据化验结果,匹配恰当的公式来形成付款报表。
2.软件功能介绍
A.网络数据传输模块
B.数据处理计算模块
C.读写数据模块
D.数据整合模块,形成所需要的报表(自动生成报表或者按自定义公式生成报表)
2.4 系统安全
为保障系统安全,本方案主要从以下几个方面来解决
物理安全
物理安全设计的目的是保障网络硬件设备的安全,阻止盗窃和非法闯入,防止电磁辐射等等。物理安全是系统正常运行的基本前提。物理安全设计要遵从国家有关法规、标准和规定,针对本项目,物理安全设计首先应满足以下基本要求:
1)计算机场地环境应符合GB2887-89《计算机场地技术要求》和GB9361-88《计算机场地安全要求》的规定。
2)计算机局域网的安全要求应符合GB4943-90《信息技术设备(包括电气事物设备)的安全》的规定。
3)局域网网线电缆不明布、不走空中高架,防范人为因素造成的物理损坏。
4)机房内安装红外声光报警装置,保证非上班时间内的实时监测。在机房内外重点部位安装电视监视系统,记录机房的使用情况,以供事后查询。
5)机房和内部重要房间增加智能门锁,只有持有合法身份认证卡的人员才能进入相应房间。
6)密码设备必须按照有关规定安装与管理。
7)重要的网络设备和主机采用电磁屏蔽措施(如采用屏蔽机柜),使用屏蔽网线电缆,解决电磁泄漏问题。
网络和系统安全
网络级安全设计的目的是构建一个安全的网络传输平台,防止从网络传输平台引入的攻击和破坏造成的安全威胁,保证网络路由正确,保证网络只给被授权的客户使用经授权的服务。而计算机系统安全则是政务信息安全的基础。网络和系统安全设计主要包括入侵检测系统、漏洞扫描系统、防火墙系统、防病毒系统、网页防篡改系统、安全审计系统、其他安全防范措施(包括网络流量检测分析、反垃圾邮件、防DDOS攻击等)。
应用系统安全
应用安全设计的主要目标是保障信息及其服务的保密性、完整性、可用性、真实性、可核查性和可靠性,系统基于安全平台提供的身份认证、角色管理和权限控制建立应用安全体系。
安全管理
在采取严格的安全措施外,还必须加强安全管理体系建设。安全管理实行最小特权和分权制,主要分为两个方面:行政管理和技术管理。行政管理主要包括安全管理机构、制度、人员、责任和监督机制等。技术管理主要包括工程建设和网络运行的各环节上的安全管理,如定制、试用、验收和推广阶段的安全管理,以及设备网络特别是保密设备和密钥的安全管理等。
具体而言,安全管理主要从建立安全管理组织机构、完善安全管理制度着手。
1)安全管理组织:建立统一领导、分工负责的安全工作组织体系。
2)安全管理制度:包括实体管理、网络安全管理、软件管理、信息管理、敏感信息介质管理、人员管理、安全保密产品管理、密码管理、维修管理及奖惩等制度。建立有效的统计分析资料。应对故障的性质、频次、损坏部位、恢复情况等作详细记录、统计分析,以便对各类故障做出实际评估和制定对策。
2.5 数据的备份和恢复
为了防止意外的自然灾害(火灾、地震等)或人为破坏,并保证系统发生故障后的能够迅速恢复,需对信息系统中的数据进行备份,在资金允许的情况下,还可以对重要的设备、通信线路、软件和文档资料也应保持适度的备份。
数据的备份主要是对数据库的备份,可以采用每天作一次增量北备份,每周作一次完整备份来保证数据的安全,软件系统提供从指定备份资源恢复数据的能力,从而方便操作员快速恢复数据,保障系统的正常运行。备份数据可以采用光盘备份、磁带备份、介质转移的数据保护方式。
- 返回首页 打印 返回上页